新加坡賦能:企業全球化的破局路徑與增長新機|諾亞ARK峰會特輯
黑鑽客戶全球巡迴峰會
2025-08-13


2025年8月1日,諾亞方舟全球華人財富管理與傳承峰會在新加坡圓滿舉行。作為諾亞ARK首個全球華人財富管理年度IP盛會,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場兼具前瞻視野與實踐價值的洞察之旅,助力投資者探索時代變局中的財富管理新範式。


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投資家、家族辦公室領袖、國際資產管理機構高管、經濟學者及行業精英齊聚一堂,眾人圍繞行業焦點議題深入交流。多場聚焦結構性變革與創新驅動的圓桌討論,持續迸發思想碰撞的火花。


峰會尾聲,焦點落於企業出海議題。GLORY 首席執行官高揚女士發表主題演講,深度分享對中國企業出海浪潮的洞察與思考。隨後,以 “新加坡賦能:企業全球化的可行路徑與增長契機” 為核心議題的圓桌論壇精彩開啟。本場論壇由《財經》雜誌副主編陸玲主持,博士眼鏡創始人兼董事長劉曉、藥明合聯副總裁胡駿、新加坡交易所集團大中華區資本市場主管謝采含、羅兵鹹永道有限公司稅務和商務諮詢團隊私人客戶及家族企業服務合夥人陳楚凡、科銳國際東南亞區域業務負責人吳拯仲等多位跨界嘉賓齊聚,圍繞中國企業出海新加坡的實踐難題與破局路徑展開深入探討。


本場主題分享與圓桌論壇獲得《財經》雜誌的關注與報導,諾亞ARK特別將此次報導的內容整理,與您分享。


在企業出海與家族傳承的,交匯點成為價值共生者


圓桌討論開場前,諾亞旗下GLORY首席執行官高揚特別為本場圓桌討論做了開場致辭,她提到,企業出海是近些年的熱點,但同時也有挑戰和不確定性。


一方面出海有市場擴張、客戶需求、轉型升級以及配套服務等因素驅動,另一方面,出海在戰略部署、業務依賴、合規瞭解、品牌本土化等方面充滿挑戰。高揚特別強調,出海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稅務問題,目前全球稅務監管力度加強的背景下,出海目的地選擇非常關鍵,對諾亞來說,新加坡是比較好的全球總部選擇地。


伴隨中國企業出海潮,諾亞也積極佈局出海,通過領先的跨境服務能力為全球客戶提供除資產配置外多維度的綜合服務,為客戶出海保駕護航。在高揚看來,作為金融企業,合規經營是出海過程中首要關注的指標,同時,打造一支專業務實且尊重本地文化的團隊,才能融入當地市場。此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打造符合華人文化的讓客戶感受到溫暖的品牌也非常重要。


“希望在企業出海與家族傳承的關鍵交匯點上,成為各位諾亞合作夥伴的價值共生者和陪伴者。”


企業出海,新加坡有何優勢?


在隨後的正式圓桌討論開場環節,主持人陸玲女士拋給了現場所有參會嘉賓一個互動問題:


從企業家視角看,您認為新加坡哪項優勢最具決定性吸引力?



陸玲指出,這些要素不是單選題,而是共同構成新加坡成為中國企業出海選擇的綜合考量。隨後,她邀請各位嘉賓從實戰經驗出發,分享各自對出海為何選擇新加坡的理解和看法。


博士眼鏡創始人、董事長劉曉


博士眼鏡創始人、董事長劉曉提到,他二十六年前第一次來到新加坡時就充滿了憧憬,這二十六年來新加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新的全球金融中心。對於出海,他認為應該人才、資金都能實現出海,通過諾亞幫助企業更好地在新加坡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藥明合聯副總裁胡駿


藥明合聯副總裁胡駿表示,藥明合聯從成立之時就已經決定要做全球化佈局,並在新加坡開始計畫建設基地。為什麼選擇新加坡?胡駿認為主要有三大理由:第一,藥明合聯本來的戰略就是要出海,所以在多年前就已經想好了在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佈局;第二,新加坡在全球供應鏈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新加坡政府非常支持,同時新加坡的人才聚集優勢也非常有利,這對藥明的生產和研發非常關鍵。

科銳國際東南亞區域業務負責人吳拯仲


提到新加坡的人才優勢,作為服務中國企業出海的人力資源專家,科銳國際東南亞區域業務負責人吳拯仲表示,新加坡是一個比較好的全球化企業的國際總部所在地,在稅收、人才方面的法規比較完善。同時,吳拯仲提到,企業出海可以打造“人才雙引擎”模式,即高端人才聚集的新加坡總部加多語種人才的馬來西亞成本中心。


羅兵鹹永道有限公司稅務和商務諮詢團隊私人客戶和家族企業服務合夥人陳楚凡


在稅務方面,羅兵鹹永道有限公司稅務和商務諮詢團隊私人客戶和家族企業服務合夥人陳楚凡從2019年開始觀察到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趨勢:新加坡是一個精英化、制度規範且效率很高的國家。在單一家族辦公室稅收優惠政策推出之後,有不少高淨值人群和企業家選擇到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新加坡在促進金融巿場發展方向也推出了可變資本公司(VCC)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此外,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還針對企業推出國際或地區總部計畫等激勵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獲得低至5%的企業所得稅率,對於出海企業具有吸引力。陳楚凡也提到,關稅戰下,製造業企業利用新加坡進行合理的全球佈局,能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新加坡交易所集團大中華區資本市場主管謝采含


談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到新加坡二次上市,新加坡交易所集團大中華區資本市場主管謝采含表示,上市對於企業來講,本身就是一個在新加坡建立名聲的重要方式。從二次上市的角度,謝采含提到新交所最近也開放了對A股上市公司到新加坡二次上市的政策,接收到了很多諮詢,無論是對當地員工做股權激勵、還是實施融資並購、甚至打造一個真正的國際品牌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企業出海如何行穩致遠?


在隨後的對話中,嘉賓們就各自出海過程中的一些經驗進行了分享與探討。


胡駿談到,最近幾年,中國的創新藥研發已經走在了世界前端,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胡駿提到,藥明70%以上收入來自海外客戶,雖然起初基地和產能都在國內,但現在將此進行了出海。新加坡政府很看重高端創新藥的機會,也在產業落地、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了積極支持,藥明的新加坡基地將作為海外產能與人才平臺支持全球客戶服務。總結起來,藥明的出海模式就是技術輸出加國際化產能加本土化服務的出海模式。


劉曉分享了博士眼鏡如何抓住並趕上了AI眼鏡的機遇與浪潮,他提到AI眼鏡是萬億級的市場,很多人工智慧的場景都離不開AI眼鏡,必須抓住技術轉型的機會。同時,劉曉期望借助到新加坡出海甚至上市將東南亞市場做起來,使得公司市值能夠更進一步得到提升。


謝采含從合規、再融資、流動性、稅收優惠、資訊披露制度、上市費用補貼等方面對幫助企業到新加坡二次上市作出瞭解釋。她表示,A股企業到新加坡上市後在合規方面可以遵守A股規則,一套合規同時滿足兩個市場的上市要求,對企業來講降低了合規成本。同時,新加坡的再融資規則相比A股也比較簡便,能幫助企業更好地融資。謝采含還提到了幫助企業獲得流動性的措施,包括新加坡財政部撥款50億新幣通過基金形式投入二級市場。此外,新交所在監管端會不斷優化流程,幫助企業以更國際化的標準改善企業治理,建立全球化的國際形象。


對於企業出海過程中如何進行全球化人才配置,吳拯仲表示,第一步要對當地法規和人才薪資結構有足夠瞭解,然後再去組建團隊。從新加坡的人才引入政策來講,更傾向於引入高端人才,可以免除勞工稅,這對企業將高管人才轉移到新加坡會有很大吸引力。此外,吳拯仲還從財務稅收、資本角度談到了企業新加坡出海可以借鑒的一些經驗。


陳楚凡則從稅率角度給予企業出海一些建議,她認為同樣以低稅率著稱,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其實沒有哪個更好,而是哪個更合適。如果企業想走得更遠,特別是製造業等傳統行業,客戶更多在歐美,關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到以新加坡為主的東南亞市場,進而拓展國際化的市場,會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戰略部署。


最後,在新的全球形勢下企業出海如何行穩致遠,嘉賓們給出了各自的見解。吳拯仲認為,企業出海應前提充分調研,借助專業機構,以新加坡作為區域甚至全球總部,去輻射東盟的成本中心。胡駿認為,新加坡不是地緣政治的避風港,應是長期戰略的一部分,落實到決策的每一步。謝采含認為,出海並不代表把產品或服務帶出去,更應是在海外市場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形象。陳楚凡認為,企業要在透明合規的基礎上成為一個稅務優惠地的稅收居民,儘快採取行動,同時需要有一個可信賴的專業人士朋友圈來提供支持和服務。劉曉則表示,心動不如行動,要真真正正地把出海的行動付諸實踐。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