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級學府UWC到訪諾亞ARK新加坡,暢談AI時代教育的「能動性」與「慢思維」|「N+全球會客廳」
主題分享
2025-04-24

教育與財富管理一樣,本質都是對時間的投入。近日,在諾亞ARK新加坡職場,我們共同見證了一場思想與價值的深度交流。世界聯合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簡稱UWC)全球理事,常熟UWC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嘉鵬博士做客諾亞ARK「N+全球會客廳」,分享《教育無限可能》;常熟UWC校長Simon Head及新加坡UWCSEA校長Nick Alchin、UWCSEA East校長Cathy Jones圍繞“UWC精神×青年領導力”展開熱烈探討。這不僅是一次關於慈善與教育的對話,更是一次關於AI時代人類發展方式的探索與思考。



諾亞控股董事局主席汪靜波女士(左)
王嘉鵬博士(右)
聚焦企業總裁的高端訪談《靜波面對面》
將於近期上線,敬請期待


諾亞控股董事局主席汪靜波女士在與王嘉鵬博士的對談中分享了為教育和公益作貢獻的初心:“諾亞ARK與常熟UWC擁有相同的信仰——我們相信多元化的力量、愛的力量以及教育的力量。多年來,我們攜手為更多渴望成為世界領袖和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年輕人創造機會。我們的合作不僅點亮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也讓彼此間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信任。


我常說,信任源於重逢。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價值的共鳴,也讓我們彼此更堅定地為教育的未來做貢獻。財富的終極意義,不是擁有,而是成就他人、點亮未來。諾亞ARK致力於成為全球華人首選的財富管理平臺,我們不僅關注財富的保值增值,更關注財富背後的人生智慧與社會責任。我們很榮幸能在教育公益上貢獻力量,我相信,在幫助更多年輕人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成就更深層次的自我。”




王嘉鵬博士分享《教育無限可能》


談到教育的未來,王嘉鵬博士表示:“教育的終極意義是幫助年輕人真正理解自己的一生,激發年輕人的夢想,讓更多人為世界的積極改變做貢獻。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比人類更聰明,但它只是一個工具,無法取代教育的核心價值。例如,如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如何培養跨文化理解?如何在真實世界中與人交流?如何培養同理心?這些是人工智慧無法對孩子們進行培養的。但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深度思考,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應該在教育中增加什麼、減少什麼,才能真正幫助年輕人擁有應對世界變化的能力,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諾亞公益基金會與常熟UWC的合作,是我們踐行“以博雅教育促進平等成長”理念的重要一環。早在2022年,我們便攜手常熟UWC設立“平等教育機會基金”,並通過慈善晚宴等豐富的形式,讓更多全球青年獲得全球化、多元化、責任感驅動的教育機會,為夢想創造更多可能。諾亞ARK將繼續與富而有愛的全球華人財富管理者同行,支持慈善與教育,讓財富的意義延展為一種責任、一份傳承、一場對未來的溫暖參與。


活動現場,諾亞ARK客戶向UWC校長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UWC如何幫助孩子們面對全新的AI時代?


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必須重新思考“人”的價值與“學”的本質。UWC的三位校長分別從不同視角探討AI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在這個追求效率、風雲變幻的時代,校長們提出的許多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我們放棄了什麼?

我們應該追求什麼?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慢下來”的智慧?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分享摘要:


常熟UWC校長


“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與連接仍是教育的核心,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動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的AI教育框架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在AI時代,如何保護人類的能動性(Human Agency)。基於這個大背景,我們可以探討的問題是:我們在使用AI的過程中,究竟放棄了什麼?我們是否正在將屬於人的決策、判斷與表達,逐步讓渡給了技術?而這些讓渡是我們真正願意的嗎?


我認為,這樣的探討必須出現在我們的課堂和校園中。但現實是,AI的發展速度遠遠快於教育體系的更新節奏,而社會的變化又比學校更快。在追趕科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更多維度思考關於教育本質的問題。例如,在哲學層面,AI意味著什麼?它會如何改變我們對“人”的定義?在倫理層面,有些事AI該不該做?我們該不該讓AI做?在技能層面,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在AI時代中生存與競爭力?讓他們不僅會使用AI,更知道如何正確且負責任地使用它。


在我們不斷談論AI的同時,我始終相信,人與人的關係,尤其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依舊是教育中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部分。我們不希望看到AI將這種關係抽離、取代。或許我們更應該努力的方向是:找到一個更好的方式,在滿足AI提升效率的同時,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與連接。



UWCSEA校長


“教育的關鍵目標沒有改變——我們仍然要培養學生的協作力、溝通力、批判思維與綜合分析能力。”


我經常與朋友們一起探討AI、教育的問題。我認為答案還在不斷演變中。


回顧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們也曾遇到過多次類似的“危機”。例如,當計算器剛剛普及時,當電視進入課堂時。人們會擔心那些工具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今,我們面臨的AI問題也一樣,它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它仍在快速演變。


我認為教育需要對變化保持敏感,但也要有“慢下來”的智慧。幾年前有家長向我提出,希望將編程作為一門必修課。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我們當時照做了,今天這個課程可能已經完全脫節了,因為AI的發展極大簡化了編程的難度。


所以,我更傾向於談一些原則性的思考方式。如Simon所說,學生的“能動性”是最關鍵的。我們的學生未來將進入一個高度依賴技術的世界,如果我們在學校裏刻意減少他們接觸這些技術的機會,表面上是為了“保護”他們,但實際上可能會讓他們更難應對真實世界的挑戰。


所以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幫助他們培養關鍵能力,例如協作、溝通、批判性思維、與綜合分析能力。根據我在教育領域的經驗,培養這些能力是無法用AI完全替代的,我始終相信一位好老師在培養孩子的關鍵能力上可以做得更好。當老師設計出有趣、有吸引力的課程時,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意願,而不是被動依賴AI工具。


因此,雖然AI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挑戰,但只要我們堅持教育的核心原則,幫助孩子們找到學習的意義、激發他們的能動性,就能讓孩子們更好地擁抱AI時代。



UWCSEA East校長


“我們正在幫助孩子們認識和應對AI可能帶來的能動性、信任、人際關係三大風險。”


在新加坡UWCSEA East,針對科技時代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我們設計了一整套數字素養課程,幫助孩子們認識並學習如何應對AI可能帶來的三大風險:


首先,是如何應對“能動性”喪失的危機。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讓孩子從小學起就有機會探索如何與AI互動,同時提醒他們保持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在面對AI時,不要失去獨立思考、批判性判斷的能力。


第二是應對“信任”危機。數字時代,尤其是AI帶來的一個巨大挑戰是讓人們難以分辨真假資訊。因此,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就逐步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複雜性,讓他們學會識別資訊的真實性、辨別虛假內容,以及理解資訊操控和誤導的機制。


第三是應對“人際關係”的危機。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創造”自己的虛擬伴侶或朋友,但這些“朋友”不會與他們發生分歧、永遠附和他們。這是一個令人擔心的趨勢。我們所努力構建的,是一個多元思維共存的環境。我們希望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一起生活、學習,在多樣化中尋找共識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課程中會專門探討人與AI之間的關係,AI是否能真正“增進”或者“破壞”人際關係。


我們認為,這樣的學習之旅,能夠幫助孩子們在掌握AI使用技能的同時,更深入理解其背後可能帶來的影響和挑戰。我們也非常清楚,AI領域在快速變化,所以我們會持續反思、不斷調整,以更有責任感的方式應對AI發展帶來的挑戰。


UWC的3位校長在諾亞ARK新加坡總部


財富管理與教育的力量,都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改變人生的軌跡。過去幾年,我們在與常熟UWC的合作中,見證了無數難忘的瞬間。這些合作的意義,不僅在於幫助年輕人開拓視野、創造機會,更在於通過共同努力,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正是這種信任,推動著我們不斷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業,攜手為教育與慈善事業貢獻力量,彼此激勵,走得更遠、更堅定。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