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並平衡這兩股力量,是構建財富韌性的關鍵 | 諾亞ARK最新CIO觀點
研究報告
2025-08-19


2025年,全球宏觀格局被兩股矛盾而又相互交織的力量深刻拉動。一方面,主要經濟體高債務、財政擴張與地緣摩擦推升了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型通縮”正在成為重塑經濟秩序的關鍵長期變數。


兩股矛盾性力量並行不悖,卻又彼此牽扯,構成未來三至五年宏觀環境的底色,也成為投資者必須正視的財富命題。


《諾亞控股2025下半年CIO辦公室報告》在上周正式發佈,在報告中,這一矛盾被概括為“矛盾性力量的雙向拉動”。對於財富管理機構而言,理解並平衡這兩股力量,是穿越不確定性、構建代際財富防線的關鍵。


回望過去幾十年,投資者最關注的風險是通脹侵蝕資產價值。房地產、大宗商品、黃金等實物資產因能夠抵禦貨幣貶值而成為配置核心。但如今,AI、自動化、機器人、基因科技和SaaS等領域的突破,正在帶來一種全新的“良性通縮”。



生成式AI的突破,讓知識與智力的獲取成本大幅下降;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削弱了勞動力的稀缺性;生物科技與SaaS工具普及,推動商品與服務價格系統性下行。這並非衰退,而是效率驅動的“良性通縮”。消費者購買力被釋放,社會整體財富水準被抬升。


在此背景下,依賴稀缺性與成本壁壘的傳統行業增長乏力,房地產與部分製造業的價值邏輯逐漸減弱;相反,擁有技術壟斷和規模擴展能力的企業,例如在AI和晶片領域處於領先的微軟、英偉達,反而在通縮環境中表現突出。同時,比特幣等數字資產,因其演算法稀缺和去中心化的特徵,逐漸被市場認可為新的“數字黃金”。


諾亞ARK CIO報告認為,高淨值投資者需要跳出單一抗通脹思維,逐步形成“通脹受益+通縮受益”的平衡配置,以提升穿越未來不確定性的韌性。


如果說技術是改變財富邏輯的內在力量,那麼地緣政治與財政週期則是左右宏觀環境的外部推手。


2025年,美國以“對等關稅政策”和《大而美法案》為標誌,強化製造業回流和國防投入。關稅政策推高了全球商品成本,加劇了供應鏈摩擦,使得通脹預期再度抬頭。其他主要經濟體通過規則博弈、對等回應與戰略談判進行回應,全球貿易體系進入新的拉鋸階段。


財政層面,OBBBA新增近2800億美元國防與基建預算,為安全與基礎設施行業注入紅利,但赤字的攀升讓市場擔心債務可持續性。貨幣政策上,美聯儲在降息與抗通脹之間左右為難,內部罕見分歧暴露出政策複雜性。


在這一過程中,國防、傳統能源、基建等行業因財政支出而獲得政策紅利,而新能源、部分醫療板塊則因補貼退坡受到衝擊。


諾亞ARK CIO辦公室判斷:資本的再分配趨勢正在形成,政策紅利將成為階段性的重要投資機會。



除了通脹與通縮的宏觀博弈,金融體系本身也在經歷結構性裂變。


穩定幣被認為具備一定的價值穩定性,相比傳統金融體系, 在跨境支付和價值流動上有效率優勢,正在成為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的關鍵橋樑。


更重要的是,在“去美元化”討論升溫的背景下,穩定幣已成為美國延伸美元信用、參與國際競爭的新抓手。與此同時,其他經濟體也在加快主權數字貨幣的推進,全球金融秩序進入新的戰略博弈階段。


對於投資者而言,數字資產已不再是“另類配置”,而是逐步走向主流,成為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報告指出,數字資產所承載的價值體系轉變,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值得關注的財富趨勢之一。從交易、支付、結算,到價值存儲、資產權屬認定、證券發行交易、公司治理,幾乎所有金融環節的規則都可能被重寫。



通脹與通縮的雙向拉動,使得資本市場的底層邏輯正在被重寫。政策擴張維繫著舊體系的繁榮,但技術進步則不斷衝擊著傳統的財富規則。諾亞ARKCIO辦公室認為,投資者必須跳出舊有模式,在資產配置中同時考慮兩類結構性機會。


財富管理不僅是資產的配置,更是認知的不斷進化。通脹與通縮、政策與技術、舊秩序與新範式交織在一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不確定性。諾亞ARK持續進行的CIO報告發佈,正是希望通過前瞻性的視角與體系化的邏輯,為客戶在複雜環境中提供清晰的指引。


2025年的宏觀場景是一場力量的拉鋸戰。但正如諾亞ARK所強調的,真正的穩健來自於前瞻的思考與多元的佈局。理解並擁抱矛盾力量的雙向拉動,是高淨值投資者的必修課,而諾亞ARK將繼續以全球視野和專業洞察,為財富管理者在動盪的世界中守護與增長財富。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