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科技圈和资管圈沸腾。短短几天内,DeepSeek便登顶中美两区苹果应用市场免费榜榜单,包括亚马逊、微软在内的科技巨头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
DeepSeek的爆火印证了ARK CIO办公室指出的:面对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的2025年,全球华人财富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是以美国新总统为代表的全球政经不确定性和以AI、数字资产等为代表新技术革命这两道“开卷考题”。
那么,DeepSeek在投资理财方面会给出怎么样的建议?它对AI行业的投资未来又有什么样的看法?是否会与ARK CIO办公室提出的策略、趋势不谋而合?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诺亚控股(HKEX:6686,NYSE:NOAH)旗下品牌ARK特别策划,向它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
· 拥有1000万元的资金,该如何规划投资策略?
· 2025年,全球AI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DeepSeek横空出世是否引发AI市场投资逻辑生变?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当红炸子鸡AI是如何回答的吧。
风险提示:以下的回复均由AI智能自动生成,未经任何专业人士或监管机构评估,也未对投资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仅供读者作为了解AI回复模式的信息参考,不能作为任何投资依据及投资建议。投资涉及风险,过往业绩不代表或不保证将来的表现。
一问DeepSeek
假如你是一位资深的理财顾问,我现在有1000万资金,请帮我做一个2025年的资产配置。有以下几个要求:1.收益尽可能高一些,但总回撤最好控制在10%以内;2.行业分散,做多元化配置;3.要包含海外资产;4.充分考虑各类资产的风险与收益
来看看Deepseek的回答:
根据您的需求(高收益、回撤控制、行业分散、包含海外资产),结合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趋势,以下是为您量身定制的2025年资产配置方案,综合参考了多家机构的最新策略与市场分析:
一、大类资产配置框架
资产类别 | 配置比例 | 核心逻辑与目标 |
权益类 | 60% | 核心收益来源,兼顾A股与海外市场,分散行业与风格风险 |
固收+(含可转债) | 25% | 稳定现金流,平滑波动,可转债提供股债联动机会 |
另类资产 | 10% | 黄金对冲地缘风险,REITs享受利率下行红利 |
现金/货基 | 5% | 流动性储备,捕捉市场机会 |
二、细分资产配置策略
1. 权益类资产(60%)
(1) A股(40%)
行业配置(分散至5大方向):
消费升级(20%):高端消费+必选消费,受益内需复苏与抗周期属性。
科技成长(25%):半导体+新能源+AI金融科技,政策扶持与国产替代加速。
医药健康(15%):医疗器械+CXO,老龄化需求与创新药突破。
红利资产(20%):高股息银行+煤炭龙头,低利率环境下高分红优势显著。
周期/制造(20%):高端装备+碳中和转型,受益经济复苏与供给侧改革。
工具选择:
指数ETF(40%):大盘蓝筹+高股息
主动基金(30%):均衡成长+消费龙头。
个股直投(30%):精选10只行业龙头,单只仓位≤5%。
(2) 海外权益(20%)
港股(10%)互联网龙头+消费服务,估值低位+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美股(6%):标普500ETF(VOO)、纳指100ETF(QQQ),关注AI硬件与应用端机会(如英伟达)。
欧洲/日本(4%):欧洲医药ETF、日经225ETF,低估值+宽松货币政策支撑。
2. 固收+类资产(25%)
利率债(30%):10年期国债ETF,防御性配置,受益降息周期。
信用债(40%):高评级企业债基金,票息收益稳定。
可转债(30%):低溢价率品种,平衡股债属性,捕捉反弹机会。
3. 另类资产(10%)
黄金(5%):对冲地缘风险与通胀反弹预期。
REITs(5%):国内公募REITs,利率下行+政策支持下的估值修复。
4. 现金管理(5%)
货币基金:保持流动性,用于再平衡或抄底机会。
三、风险管理与动态调整
1. 回撤控制:
- 权益部分若年内回撤超15%,减仓10%转至固收+。
- 使用股指期货对冲极端风险(需专业团队操作)。
2. 再平衡规则:
- 每季度检查一次,偏离目标比例±5%时触发再平衡。
3. 情景应对:
- 经济超预期复苏:加仓周期股(如工程机械)与港股红利资产。
- 地缘冲突升级:增配黄金至10%,降低权益仓位。
四、预期收益与风险评估
- 年化收益:8-12%(权益贡献主要收益,固收+提供稳定票息)。
- 最大回撤:控制在10%以内(通过分散配置与动态对冲实现)。
- 关键风险: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美股估值回调。
五、附加建议
1. 全球化补充:通过QDII基金或香港互认基金布局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
2. 税务优化:利用股息红利税差别化政策(持股1年以上免税)。
3. 专业顾问:若管理难度大,可委托头部私募或设立家族办公室。
该方案通过“核心+卫星”策略平衡收益与风险,兼顾行业分散与全球化布局。建议定期复盘并根据政策与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以实现长期稳健增值。
ARK CIO 点评
ARK CIO办公室建议投资者需从低维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思维跃升至“全局观、未来观、价值观”的高维战略框架,与DeepSeek回答中提出的分散化、动态风险管理理念高度契合。
同时我们注意到,DeepSeek回答中建议通过家族办公室或头部私募实现专业化管理,降低动态再平衡的操作门槛,可见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二问DeepSeek
2025年,全球AI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来看看Deepseek的回答:
2025年全球AI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结合基础设施、硬件创新、应用场景及垂直行业深化等多个维度,以下是关键方向及具体分析:
一、基础设施与算力需求
1. 算力芯片与硬件
- 生成式AI的爆发推动云端和端侧算力需求,AI服务器、GPU(如英伟达)、DPU及先进封装技术相关企业将持续受益。微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资本开支增长(微软2025财年AI相关开支预计达800亿美元)进一步拉动光模块(旭创、天孚通信)、散热制冷等产业链环节。
- 国产算力替代加速:海光信息、中芯国际等国内企业在芯片设计、制造环节的突破值得关注。
2. 数据中心与网络架构
- 微软等云服务商的CXL架构升级可能带动Credo等高速连接技术公司增长,同时AI服务器渗透率提升将推动PCB、交换机等需求。
二、端侧AI硬件创新
1. AI眼镜与可穿戴设备
- 2025年AI眼镜销量或突破500万台,功能涵盖实时翻译、会议记录等,高通AR1芯片和歌尔股份(整机组装)等供应链企业将受益。CES展上的雷鸟、李维可等品牌创新值得跟踪。
2. AI PC与智能手机
- 高端AI PC渗透率提升,智能手机端侧AI功能(如苹果、小米的本地化模型应用)推动芯片算力需求,相关供应链(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有增长空间。
三、生成式AI与应用层爆发
1. 内容创作与交互革新
-PGC/UGC工具:视频生成(Runway、HeyGen)、AI写作(如Wanderboat旅行规划)释放创作潜力,细分领域可能诞生百亿级企业。
-企业级Agent应用:从Copilot(辅助工具)转向自主执行任务的Agent,如AI客服(GigaML)、销售代理(GTM Agent),企业级搜索工具(Glean)加速落地。
2. 传媒与娱乐
- AI影视、游戏、营销等领域通过模型优化实现商业化变现,微信小店等社交裂变模式推动图书出版类公司增长。
四、垂直行业应用深化
1. 医疗与合规
- 医疗AI解决人力短缺问题,自动化诊断和行政流程优化(如合规检查工具)成为重点,Harvey(法律AI)、Consensus(科研搜索)等垂直应用崛起。
2. 教育与金融
- AI语言导师(如Speak)和个性化学习工具普及,金融服务中AI驱动的风险评估与客户管理需求增长。
五、人形机器人与智能驾驶
1. 人形机器人
- 集成AI、高端制造和新材料技术,成为消费电子后的新终端,上游零部件(传感器、执行器)和中游整机制造(特斯拉、优必选)潜力显著。
2. 智能驾驶
- 新能源汽车的智驾功能下沉,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智驾SoC等零部件需求增长,比亚迪电子等供应链企业受益。
六、AI搜索与信息分发变革
1. 搜索市场分化
- 传统搜索(谷歌)垄断被打破,垂直领域AI引擎(如Perplexity、Consensus)崛起,按语义理解和知识综合重构信息获取方式。
七、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1. 关注ROI与落地能力:从主题投资转向业绩兑现,需筛选技术领先(高研发投入)、商业模式清晰(如按成果收费的Service-as-a-Software模式)的企业。
2. 国产替代与政策驱动:国内算力产业链(芯片、服务器)、人形机器人(政策支持)具备确定性机会。
3. 风险提示:算力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及行业竞争加剧。
总结:
2025年AI投资需兼顾基础设施硬实力与应用场景软创新,重点关注算力基建、端侧硬件、生成式工具、垂直行业应用及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同时结合企业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能力进行动态布局。
ARK CIO 点评
ARK CIO办公室指出:全球机构投资者正加速布局AI基础设施与数字资产,而华人财富管理者对国债、保险的偏好凸显风险规避倾向。
ARK CIO办公室提示:需平衡短期避险与长期技术红利——DeepSeek推荐的算力芯片(英伟达、海光信息)、生成式AI应用(Runway、医疗AI)恰是这一趋势的落地抓手。此外,数字资产可纳入另类资产。
三问DeepSeek
DeepSeek横空出世 是否引发AI市场投资逻辑生变?
来看看Deepseek的回答:
DeepSeek的横空出世确实对AI市场的投资逻辑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算力信仰”的挑战与硬件需求重估
DeepSeek通过创新技术路径(如纯强化学习训练、模型架构优化等),以不到600万美元的成本训练出性能对标ChatGPT-4o的模型,打破了“高性能模型必须依赖高端芯片”的传统认知。这一突破直接冲击了英伟达等芯片巨头的市场地位,其股价单日暴跌16.9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美股历史纪录。市场开始质疑高端芯片的长期需求确定性,并重新评估硬件投资的必要性。
2. 科技巨头资本支出的合理性质疑
2024年,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大科技巨头在AI数据中心的投入达2180亿美元,且计划2025年进一步增至3000亿美元。然而,DeepSeek的低成本模型开发与开源策略,显著降低了AI模型的准入门槛,引发市场对科技大厂高额资本支出合理性的反思。投资者质疑“是否只有巨头才能主导AI竞赛”,并开始探索更高效的投入路径。
3. 投资重心从硬件向软件与应用层转移
高盛等机构指出,DeepSeek的崛起标志着AI行业从硬件基础设施层向软件应用层的转型。开源模式与低成本模型使中小企业和开发者能够快速开发应用,推动AI在机器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的落地。苹果、谷歌、Meta等应用厂商股价表现优于硬件企业,印证了这一趋势。市场资金开始向AI应用开发、边缘算力、数据服务等领域倾斜。
4. 中国科技资产的重新定价与全球预期差缩小
DeepSeek的成功改变了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认知,缩小了中美科技预期差。中国科技股(尤其是AI应用层企业)迎来估值修复与成长机遇,MSCI中国指数因在AI软件领域的较高暴露而受益。安本等机构认为,中国科技巨头已具备开发顶级模型的能力,叠加估值低位和盈利回升,中概股吸引力显著提升。
5. 杰文斯悖论与AI应用的加速落地
DeepSeek的性价比革命可能触发“杰文斯悖论”(效率提升刺激需求爆发)。低成本模型降低了应用开发门槛,推动AI在医疗、教育、工业等场景的渗透,长期看可能带动算力需求的多样性增长(如推理需求上升)。华泰证券预测,尽管短期训练需求可能下降,但应用扩展将驱动算力需求不降反增。
总结与争议:
·乐观派认为,DeepSeek加速了AI民主化,推动行业从“堆硬件”转向“拼应用”,长期利好全产业链。
·谨慎派则强调,硬件升级(如芯片迭代、数据中心扩建)仍是技术革命的基石,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需求。
·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可能因技术路径多样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大对AI产业的保护措施,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
综上,DeepSeek不仅重塑了AI行业的投资逻辑,更成为推动全球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关键变量。投资者需关注技术创新、应用落地与政策博弈的平衡,把握硬件优化与软件赋能的交叉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