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全球市場正經曆前所未有的震盪與重塑,投資者對未來趨勢與方向的疑問愈發迫切。
在此背景下,諾亞旗下Olive資產管理「2025全球投資者峰會」於近日在香港盛大舉行,以「全球視野 增長新勢」為核心主題,彙聚Olive高管專家團隊,及高盛、格雷厄姆、麥格理、施羅德、威靈頓、ExodusPoint新加坡、HashKey Group等全球機構管理人,就當前市場動態與未來機遇展開了深入對話。
儘管短期波動仍在持續,但從中長期視角看,新的投資機會正在悄然醞釀。歐洲信貸、新興市場股市、數字貨幣等領域正迎來關鍵的佈局窗口期。
諾亞 ARK 特別梳理了本次峰會的核心觀點,精准提煉出市場的主要風險與潛在機遇,旨在為財富管理者指明科學的資產配置路徑。
諾亞控股CEO殷哲先生在開場致辭中表示:財富積累至一定規模後,中國企業家普遍面臨財富保值與代際傳承的關鍵命題。
而要實現財富穩健發展與順利傳承,企業家需修好三門“必修課”。
1 構建企業經營雙迴圈
第一門必修課是構建企業經營雙迴圈。如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貿易壁壘升級,供應鏈重構,單一的“國內生產+全球銷售”模式難適應市場。當前環境下,企業需“走出去”。既要鞏固國內市場,保障產業鏈安全,也要通過海外設廠、並購、合作研發拓展空間,降低單一市場風險,為長遠發展注入動能。
2 緊跟家庭人力資本國際化
第二門必修課是緊跟家庭人力資本國際化。全球化教育普及下,不少企業家二代海外求學,積累專業知識並形成全球視野。若初代企業家不主動擁抱國際化,易與二代產生理念代溝。因此,初代企業家也需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彌補認知差距,為傳承搭建橋樑。
3 推進資產全球化配置
第三門必修課是推進資產全球化配置。單一市場配置難抵禦經濟波動、匯率變化等風險,而全球化配置能分散風險、優化配置結構。基於對此需求的洞察,Olive通過全球辦公室與投研體系,具備覆蓋頂尖管理人的能力,可憑完善的資料庫協助高效決策,為企業家提供專業資產配置解決方案。
Olive CEO彭靜女士在分享中著重強調AI的價值。
彭靜表示:“AI 是媲美工業革命的‘認知革命’。其核心價值在於,將人類的知識與認知過程實現自動化、規模化與專業化,這一變革也將為投資領域帶來全新的機遇。”
面對投資者在資訊超載、資源門檻高、跨市場操作難等方面的痛點,全權委託服務能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專業的投資團隊可實現跨資產、跨國別、跨品種的三維配置,對沖單一市場風險,且緊跟AI等時代主線動態調整。
AI也是當前資產配置的熱點,也是Olive長期關注的重點領域。Olive美國團隊在論壇中分享,在當前AI投資領域,聚焦美國一級市場已成為核心方向之一。美國一級市場AI公司營收增速遠超二級市場,部分AI原生企業從10億美金收入增長到20億僅需2個月。
投資者可考慮利用母基金中的專業團隊的行業經驗與資源積累,來分散風險聚焦AI醫療健康,或借助旗艦基金重倉頭部AI企業,同時把握優質專案的稀缺份額,在AI投資浪潮中捕捉機遇。
當前全球經濟週期波動加劇,投資者對“抗週期、穩收益”資產的需求顯著上升,基礎設施投資因兼具現金流穩定、風險可控等特性,成為資產配置中的重要選擇。
基礎設施投資是應對週期波動的關鍵配置。在全球經濟不同週期切換中,基礎設施作為服務民生與核心產業的底層資產,回報表現出極強的穩定性。過去10-20年,即便在二級市場劇烈波動時,基礎設施投資也能憑藉自身資產屬性和明確的合約條款,保障穩定現金流。
尤其在通脹環境下,基礎設施投資可通過成本傳導機制,部分轉移通脹壓力,避免收益大幅縮水,這一特性使其在當前複雜市場環境中,成為機構投資者平衡組合風險的重要抓手。
麥格理判斷,數據化、電氣化轉型是基礎設施領域的長期趨勢,這類賽道具備10-30年的重資產投資週期,雖當前處於推進階段,但長期增長潛力明確。
具體到投資策略方面,麥格理分享了他們的三項核心:
1 底線思維
一是堅持“底線思維”風險評估,麥格理評估投資平臺時優先考量“最差情景”,結合合約收入、成本控制及團隊能力測算可行性,確保資產安全邊際。
2 平臺化+自主生態
二是奉行“平臺化+自主生態”佈局,打造“蘋果樹”式產業平臺,整合資源、搭建專業團隊,以應對政策調整等外部變化,避免投資方向偏移。
3 客戶協同+區域擴張
三是注重“客戶協同+區域擴張”,從小規模平臺起步,依託核心客戶合作拓展至多國多地,實現規模快速增長,最終完成高價值資產交易,且投資組合隨週期動態調整,貼合市場趨勢。
在全球格局變化、投資區域選擇愈發困難的背景下,歐洲是極具吸引力的投資區域。
同時,歐洲市場具有動態性與複雜性,這種特性雖為投資設置了門檻,卻也讓經驗豐富的機構得以獲取可觀收益。
目前歐洲多國實施財政刺激,經濟有望進入增長拐點,且歐元資產能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配置選擇,助力分散風險。
在投資品類上,高盛關注涉及私募信貸的投資。歐洲市場雖缺乏爆發性增長,但穩定的特質與私募信貸的需求高度契合。私募信貸聚焦能穩定償還本息的企業,收益不受股市波動影響,相較公開市場債券,長期能提供更高回報。
從投資時機看,當前歐洲利率處於穩定水準,私募信貸淨回報率顯著高於歐洲公開債券市場的收益率,是相關投資的優質窗口期之一。即便未來市場可能出現波動,如能憑藉嚴謹的投資態度和對企業現金流、規模等核心要素的把控,優秀的投資管理人仍有望持續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施羅德集團是擁有220年曆史的投資品牌,在亞洲市場根基深厚:中國大陸業務始於1994年,中國香港業務超50年。
目前集團管理資產規模約1萬億元,25%來自亞太地區,業務涵蓋兩大板塊:9000億元公募基金與超1000億元私募基金。投資方向聚焦醫療、科技、消費、服務和工業五大領域,要求投資人深耕單一領域。
為解決私募股權基金普遍存在的流動性較弱問題,施羅德率先佈局創新產品,成為行業內最早推出半流動性私募股權基金的三家機構之一。
施羅德的核心優勢集中體現在三方面:
1 半流動性設計
其一,通過半流動性設計,打破了傳統私募基金長期鎖定期的局限,在保障投資收益的同時,實現了靈活贖回,有效平衡了“收益性”與“流動性”。
2 經驗豐富
其二,依託集團超30年積累的私募股權業務經驗,能夠運用全球化PE策略,同步共用全球範圍內的優質專案資源,並通過各區域在地化團隊的專業支持為投資品質保駕護航。
3 運營流程高效
其三,運營流程便捷高效,環節透明規範,能大幅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投資者的參與門檻與資訊不對稱風險。
投資策略方面,施羅德傾向在投資策略上採用“全球配置+類別分散”佈局。
成立於1994年的Graham Capital,多年來始終聚焦全球眾多流動性市場,深耕主觀投資與量化交易領域,截至2024年4月,其資產管理規模已接近220億美元。
Graham Capital的宏觀策略具備動態靈活的顯著特點,能夠敏銳捕捉政策調整、地緣衝突等各類事件引發的利率與匯率變動,從中挖掘投資機會。
其在“多元阿爾法”在配置上極具巧思,70%的資金用於佈局宏觀策略,剩餘30%則用於降低組合整體波動與策略相關性。
產品的管理團隊精挑細選,擁有是從業經驗超15年的明星經理11名,且這些經理的投資策略相關性處於較低水準。
風險控制方面,Graham Capital管理嚴格且體系完善。公司每日於美國時間8:30準時召開風險委員會,對所有投資組合及策略展開深入討論。
同時,為避免PM間策略過度擁擠,Graham Capital會通過篩選不同風格的明星經理,確保PM間的策略相關性多為負相關或接近零相關,有效防止單一PM的業績變動對整體收益造成大幅影響,為投資安全築牢堅實防線。
當前全球宏觀經濟與投資環境正處於複雜且充滿機遇的階段。在今年的全球市場震盪下,投資人也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是否要追高AI和納斯達克?是否應配置歐洲或日本資產以分散美元資產風險?又是否忽視了傳統金融、能源等今年表現亮眼的板塊?
在此背景下,威靈頓的對沖投資策略展現出一定適配性。通過配置10個以上不同底層對沖基金,力求為投資人獲取全球股票回報並管控波動。近五年業績實現雙位數回報,波動率、最大回撤控制較好,下行防禦能力突出,且在極端市場中跌幅遠低於大盤。
威靈頓採取無首席投資官的獨特架構,搭配管理人因數研究團隊,保障了投資靈活性與紀律性,底層基金篩選和配置邏輯也較為嚴謹,部分重點底層基金如歐洲多空、能源多空及金融多空基金,能在當前複雜宏觀環境中為投資人提供更穩健的選擇。
威靈頓投資團隊每天會對底層的整體倉位開展極端場景測試,測試場景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重演等,通過這類測試他們希望充分得理解和掌握基金部署和潛在風險, 以期在極端風險下,基金能保持韌性和抵禦風險。

